這幾種常見水蛭養殖方法你都知道嗎?人工養殖水蛭的環境、條件:水蛭養殖不需要強勞動力、黃河及長江中下游地區,只要有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購買到水蛭吸取的飼料——螺螄、河蚌就可以養殖,(除海水以外),室內室外、家前屋后、老廠房、荒田、魚塘等,它不受南北氣候的影響,養殖面積可大可小。下面給大家分析幾種常見養殖模式及飼養的注意事項。
仿生態泥池養殖
利用農田挖養殖池(溝)【皿】字形。池(溝)之間留管理走道,老池塘、魚蕩進行修整養殖,做好防逃設備即可,池內水深保持50·100公分,每平方水面養殖100條,每畝養5萬條左右。
養殖模式分析:這種養殖方法適宜大規模養殖低投入,高產出,是目前理想的養殖方式。
半人工網箱池塘養殖
利用荒田開挖,或地勢低洼老池塘、魚塘進行用網箱養殖,水深保持80公分以上,每平方水面養殖120條左右。
養殖模式分析:這種養殖方式采捕方便,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養殖方式。
高密度工廠化無土人工養殖
利用家前屋后、老廠房或舊水泥場地、園子、荒地、靠近湖泊水源方便的地方,建造水泥池無土立體養殖,池深度100公分,長度不限,養殖面積可大可小,池底做好排污出水口,池墻距池底高80公分處做好抗洪出水口,每平方水面可養200條左右。
養殖模式分析:這種養殖方式,高投入,低產出,是僅供參考的養殖方式。
水蛭養殖不需要強勞動力、黃河及長江中下游地區,只要有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購買到水蛭吸取的飼料——螺螄、河蚌就可以養殖,(除海水以外),室內室外、家前屋后、老廠房、荒田、魚塘等,養殖面積可大可小
水蛭養殖,水蛭養殖技術,水蛭養殖模式
一、人工養殖水蛭的環境、條件:
水蛭養殖不需要強勞動力、黃河及長江中下游地區,只要有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購買到水蛭吸取的飼料——螺螄、河蚌就可以養殖,(除海水以外),室內室外、家前屋后、老廠房、荒田、魚塘等,養殖面積可大可小。
二、養殖模式和飼養數量:
1、半人工網箱池塘養殖:利用荒田開挖,或地勢低洼老池塘、魚蕩進行用網箱養殖,網箱寬度C--D米,長度不限,網箱高度A米以上以防洪澇,水深保持80公分以上。(這種養殖方式采捕方便,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養殖方式,但網箱目數過低,小苗夾死,目數過高,養殖過程中田螺及水蛭的排泄物堵塞網眼,水質調節成了大難題,產量也隨年份時高時低.)
2、水蛭高密度工廠化無土人工養殖:利用家前屋后、老廠房或舊水泥場地、園子、荒地、靠近湖泊水源方便的地方,建造水泥池無土立體養殖,建池規格寬B米—C米,池深度100公分,長度不限,養殖面積可大可小,池底做好排污出水口,池墻距池底高80公分處做好抗洪出水口。(這種養殖方式打亂生物原有自然生存特性,水蛭苗能不能度過高溫是這種模式的決定性因素,但六七月份高溫天氣水溫調節是根本性難題,稍微有點常識就懂,三十五度以上的夏天,水泥會被曬得滾燙,二十四小時換水效果也是杯水車薪,這種方式,高投入,低產出。一畝水泥池建設投入六萬,在四年穩產理論情況下才能收回成本,是僅供參考的養殖方式.)
3、水蛭仿生態土池養殖:利用農田挖養殖池(溝)(皿)字形寬B·C米、深A·AB米、長度不限。東西走向、池(溝)之間留A·AB米寬管理走道,老池塘、魚蕩進行修整養殖,做好防逃設備即可,池內水深保持50·100公分。(這種養殖方法在各方面模仿水蛭自然生活習性,同時溝渠走道方便日常管理和觀察,適宜大規模養殖低投入,高產出。是目前理想的養殖方式。)
南通海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水蛭養殖,螞蝗養殖、螞蝗苗、水蛭清水吊干貨等產品專業生產加工的公司,采取無土薄膜加尼成網養殖法,養殖的水蛭,螞蝗,易捕撈,生長速度快,成活率高,個體大,分量重;我們的螞蝗苗是開食后的小苗,成活率高。擁有完整、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,嚴格的養殖方法,能帶動周圍的農民一同致富,邁向小康。